笺注中窥鲁迅,传记下看生平——记黄乔生老师“作品笺注与传记写作:解读鲁迅的两种方法”讲座

1217日下午,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研究馆员,中国鲁迅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黄乔生老师受邀来我院讲学,并做了题为作品笺注与传记写作:解读鲁迅的两种方法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我院现当代吴翔宇教授主持,学院本科生、研究生出席和交流。



讲座伊始,黄乔生阐述自己为《阿Q正传》作笺注的机缘和原因,指出笺注就是将经典的字句化解、拆解的过程,“经典化”也是“化经典”的一个过程。由于《阿Q正传》是白话小说,黄乔生围绕“白话是否需要笺注”这个问题对鲁迅《阿Q正传》笺注展开详细的论述。

在笺注方面,黄乔生强调解释典故是古代笺注最主要的运用方式,他以《阿Q正传》中“虫豸”为例并结合章太炎的解释说明笺注的必要性。同时,黄乔生还提出我们应该给予鲁迅作品中辛亥前后的习俗更多的关注,他以“三百大钱九二串”为例,将鲁迅的解释和英文、法文和日文翻译相比较,以此来添加文化转移的一个范本。除去典故和习俗,方言也大有笺注的需要,黄乔生结合鲁迅的写作经历证明方言易引发生僻难懂的困局,得出“慎用方言”的结论。



黄乔生提出“以鲁注鲁”的概念,点明“笺注的首要目的是回到鲁迅的本意”。他认为可将鲁迅的自述和周作人的回忆结合起来,从“辫子”入手直击鲁迅作品中持续思考的问题症结,即鲁迅作品中细节少,对生活印象式的粗线条刻画等特点,因此与真正的底层生活仍存在一定的距离,对“鲁迅是乡土作家”这一看法提出质疑。

黄乔生通过展示各种对《阿Q正传》画面描写的图示,借此提出图注的必要性。他注重笺注对于国民性和民族性的思考和批判,最后得出“人人都是阿Q”的结论,结合原文内容对“化经典”一法作出具体的阐述。

最后,黄乔生就文献资料来源和学术研究成果两个方面概括他的缺失和收获,他说明在进行鲁迅笺注的同时进行系统的鲁迅年谱编写,提出“诗人鲁迅”概念,肯定了鲁迅的“诗人气质”。

吴翔宇教授高度肯定本次讲座的学术价值,鼓励同学们始终如一地行走在学术道路上。至此,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温欣夏/文 温欣夏/图



【关闭页面】